学科建设: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带头人:田锦
1、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:(骨干:田锦教授 孟超博士等)
通过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无线资源管理和分配等领域,实现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,大幅度提升移动通信系统的效能。
WLAN及WPAN系列MAC接入技术、认知无线电MAC接入技术、认知无线电链路切换技术。该研究方向可以在数字城市、无线城市、宽带城市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超密集小蜂窝和无线资源管理技术;5G以及铁路专网移动通信网络优化;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通信工程集成为产业支撑,应用先进的软件架构技术,采用异构网络融合、容迟容断网络技术、多跳路由、协同调度等关键技术,实现异构网络的多元业务无缝接入、认知QoS保障、智能调度网络资源等功能,从而增强网络的整体性能。
针对新一代信息网络的泛在、异构、融合等特征,引入纳什均衡理论、最优化理论与生物智能等基础学科理论与方法,研究网络新模型、机制和关键技术。异构融合网络主要面向正在兴起的物联网技术,在智能交通领域可以广泛应用。利用其技术方案和产品,可广泛应用于交通、食品安全、气象、海洋、环保、水利、地质等跨区域行业的协同业务需求。
2、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:(骨干:王池社教授 刘静博士等)
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。将近些年新兴的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室内环境的定位算法与技术,解决室内定位应用中无线局域网信号较弱、噪声较大情况下的定位优化问题。
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用户现有的位置信息推测用户下一步行为,发掘新的信息,提高基于WiFi、802.14等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的适应性与实用性。
与位置服务技术相应的安全理论技术研究。定位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与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,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问题,研究与其相应的安全技术,将有助于位置服务的推广,而且能够克服位置服务带来负面社会作用。
无线电目标识别与跟踪。利用雷达原理解决目标识别与跟踪定位问题。
跨媒体智能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,基于机器学习、视听感知、语言计算等理论和方法,通过对图像、视频、音频等媒体数据的分析与推理,构建出实体世界的统一语义表达。本方向研究内容基于该方向教师团队在视频图像处理、深度学习研究方面的优势进行特色创新和和应用研究。
3、光电信息处理方向:(骨干:贲德院士 邹益民教授 叶全意副教授)
(a)光学超宽带(UWB)射频信号的产生、传输和处理技术、可见光无线通信等。研究光载射频信号的相干探测和接收研究、调制解调和MAC接入技术,该研究方向可在未来数字城市、5G通信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,用于超宽带蜂窝网络、室内无线网络、智能交通系统、预警雷达和探地雷达等,实现小型化、低成本、低功率的高速数据传输无线通信和高精确定位。
(b)光电信息的检测、处理和应用。通过光纤传感、光电技术、光谱技术、CCD等方法,结合无线监测,互联网等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,实现对健康参数,食品参数、医药参数以及生物光学信息科学方面等检测,可应用于医疗、食品安全、环保、建筑及航空等监测。
(c)人工超构材料、非线性光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,设计研究新型光功能器件。